分庭抗礼-分庭抗礼意思解释
1、分庭抗礼原意指古代宾主相见时,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以示平等这个成语现在多用来比喻平起平坐,互相对立,彼此抗衡分庭抗礼这个成语出自明朝李贽的续焚书#9642与周友山书文文天祥与吴吴楚材分。
2、“分庭抗礼”的意思指宾主相见,站在庭院的两边,相对行礼后用来指双方平起平坐,实力相当,可以抗衡庭庭院抗原作“伉”,对等,相当抗礼行平等的礼古时宾主相见,分别站在庭院两边相对行礼,以平等地位相。
3、比喻平起平坐,地位相当亦作分庭伉礼 例句 知县此番便和他分庭抗礼 ,留着吃了饭,叫他拜做老师清#8231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在辩论会上的两队分庭抗礼,难分高下 相似词 伯仲之间,不。
4、成语分庭抗礼 拼音fēn tíng kàng lǐ 简拼ftkl 解释庭庭院抗礼平等行礼原指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现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出处史记·货殖列传。
5、释义庭庭院抗礼平等行礼原指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现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 读音fēn ting kang lǐ 例句 1危险的是分庭抗礼也有可能发生 2。
6、分庭抗礼 拼音 fēn tíng kàng lǐ 简拼 ftkl 近义词 平起平坐平分秋色 反义词 和衷共济同心协力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用于双方 解释 庭庭院抗礼平等行礼原指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
7、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成语分庭抗礼的意思及故事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成语分庭抗礼 拼音fēn tíng kàng lǐ解 释。
8、释义“抗”原作“伉”,对等相当的意思,表示宾客与主人分处庭中两旁,相对行礼,以示平等对待后来比喻地位平等,互相对立出处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抗礼,夫子犹有倨傲之。
9、分庭抗礼 近义平起平坐平分秋色 反义和衷共济同心协力 释义庭庭院抗礼平等行礼原指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现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出处庄子·渔父“万乘之。
10、尚贤“汤誓曰‘聿求元圣,与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近反义词 近义词 同心协力 反义词。
11、分庭抗礼_成语解释 拼音fēn tíng kàng lǐ 释义庭庭院抗礼平等行礼原指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现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栉风沐雨 栉梳头发沐洗头发风梳发,雨洗头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
12、分庭抗礼基本解释原指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现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拼音读法fēn tíng kàng lǐ 使用举例知县此番便和他~,留着吃了饭,叫他拜做老师清·吴敬梓。
13、有两处错误1句子没有主语直接以其中开头错误2古文物中就包括了名画应改为“**所收藏的不可胜数,其中所收藏的”。
14、分庭抗礼同义词 和衷共济 平分秋色 不相上下 平起平坐 分庭抗礼 fēn tíng kàng lǐ基本释义 庭庭院抗礼平等行礼原指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现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出 处 庄子。
15、分庭抗礼 详细释义庭庭院抗礼平等行礼 原指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现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出 处 庄子·渔父“万乖之主千乖之君见天子未尝不分庭伉礼夫子犹有倨敖之容。
16、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与弟子在树林中弹琴,一个白发老翁专心倾听,老翁向子路子贡打听孔子的情况老翁说孔子偏行仁爱孔子十分虚心接受,并恭送老翁,孔子说遇到贤人必须真诚礼遇,不能分庭抗礼,那就失礼了出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